1月5日的人民網上有一則港媒的新聞,叫《中國游客,有錢沒品》,標題挺刺激人。這個“中國游客”,當指內地游客。事是小事,說起來卻有點丟人:10月的一個下午,一輛載著中國內地游客的巴士在法蘭克福一高速收費站停下。導游告訴游客,如果要用公廁,每人要交0.7歐元。這在巴士上引起騷動。幾個男人決定野外“解決”。一名衣著光鮮的中年女士也加入“野外解決”隊伍。從業7年的導游驚獃了:這位不願意付0.7歐元進公廁的女士,在旅程中卻花好幾千歐元買了一隻江詩丹頓手錶。
  類似“有錢沒品”的事,近來不斷出現。究其原因,不外有三:一是出游成本下降,出游人群擴大,不少文化層次低、對外國習俗瞭解甚少的所謂“劣質游客”猛增,林子大了,難免什麼鳥都有;二是中國內地游客已經取代美國人、日本人,成為最具消費力的人,有錢難免任性。諸如飛機上不能打架,不能隨地大小便,這樣的道理,導游肯定會說,但導游說了,游客未必會聽,國內橫行慣了,出國積習難改。只要看看他們在國內的德性,譬如上了飛機,竟敢不關手機,就該知道,讓他們講點文明規矩,恐怕比什麼都難;三是缺乏應有的懲戒措施,在飛機上撒潑,把泡麵水潑到空姐身上,弄得飛機返航,結果也沒見有什麼能讓人長記性的懲處,鬧了白鬧,白鬧白不鬧,如此這般,就難免會屢屢鬧出“有錢沒品”的事。
  有錢未必就是大爺,“沒品”的大爺就不遭人待見。“土豪”游客固然帶去了大疊現金,但也惹出了不少麻煩。“當地人被惹煩了,設施也被弄壞了,再好脾氣的也受夠了。很多時候,其他游客一知道有中國游客要來,就會避走,因此影響了旅游收入。”這樣的行情,我們恐怕真沒想到。醜聞早就聽夠了,光埋怨也沒勁,剩下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“有錢”的中國內地游客不再“沒品”。
  治本之策當然是教育,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管齊下,把養成教育作為中小學,尤其是幼兒園最重要的教育內容。教育好下一代,再通過“小手牽大手”,讓孩子去影響父輩、祖輩。進而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,讓衛生、整潔、禮貌、有序、寧靜儘快成為全社會普遍認可的文明生活習慣。治標之計則是加強出境前的教育,為第一次出境游的游客製作專門的教育片,讓他們大致瞭解出游地的文化習俗,知道該遵守的規矩。此外,還該有懲戒措施,譬如,建立若干年限制出境的黑名單,讓他們知道有錢也不能任性,不守規矩,後果嚴重。標本兼治,當有成效。
  文/慕毅飛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讓“有錢”的中國游客不再“沒品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h92yhyp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